02. 人們如何給予愛,就期待得到什麼樣的愛
這是主觀上的愛,是帶有預期管理的愛,是希望得到伴侶給予自己同樣的愛。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是以愛之名的「控制」。
打個比方:
你不想喝奶茶,但伴侶卻給你買了一杯奶茶。
TA這個行為背後,隱藏著什麼意圖?
他希望得到你給予的奶茶,但是他又不直說;
所以他就給予你,希望你也能給予回饋,也給他買一杯奶茶。
如果你沒有給他買奶茶,你會發現他很失望,情緒明顯不對勁。
這就是預期失效,情緒產生了負面影響。
你不需要衣服,對方忽然送你一件衣服,其實跟你是否需要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希望你也能送給TA衣服。
有些人給予的愛,並不是伴侶需要的,而是TA自己需要的;
有些人對伴侶好,是希望伴侶也能用同樣的方式去反饋他。
這樣的愛,又何嘗不是一種變相的掌控呢?
人從一出生,就是有局限性的;
被父母局限,被家庭局限,被認知和父母感情局限。
但人的「神性一面」在於,人是具備創造性的;
你要相信,你有創造自己,有「重生」的勇氣和能力。
為什麼我一直跟大家反覆說:
愛人之前,一定要先愛自己;想擁有好的感情,一定要儘量讓自己圓滿?
因為只有圓滿的,懂得愛自己,理解自己需求與感受的人,才能去理解伴侶,共情伴侶。
你不懂愛,不會愛自己,自然也學不會去愛任何一個人。
這才是經營好感情的前提。
一個匱乏的,孤獨的,缺愛的,自卑的人,永遠也無法擁有健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