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叔叔知道後,也非常支持我們在一起:"小葉這孩子,勤快、善良,是個好姑娘。"
我們的婚禮很簡單,在機械廠的俱樂部舉行,華姐親手為我縫製了婚紗,用的是她珍藏多年的一塊白綢緞。
趙叔叔找來了他們年輕時用的老相機,為我們拍下了幸福的瞬間。
在那個物質不豐富的年代,最珍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實意。
婚後,我們與公婆同住。
按照當時的習俗,我應該改口叫華姐"媽",但她堅持讓我依舊叫她"華姐"。
"都習慣了,改口多彆扭。"華姐笑著說,"再說了,咱們先是師徒,後是親人,這緣分不一樣。"
每天清晨,華姐教我腌制鹹菜,煲湯熬粥;教我如何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
她總說:"家不在大小,在於整潔;菜不在貴賤,在於用心。"
趙叔叔則教我們修理家電,保養自行車。
那時候,家用電器還不多,一台電風扇、一台收音機就是寶貝,壞了捨不得扔,都是自己動手修。
趙明遠在一家設計院工作,雖然薪水不高,但他每天都幹勁十足。
他常說:"咱們這代人,趕上了好時候,國家正需要我們建設。"
我則在紡織廠繼續工作,雖然廠里效益不好,但華姐教給我的手藝讓我成為了骨幹,不用擔心下崗。
那幾年,雖然物質條件有限,但我們的日子過得充實而幸福。
周末,一家人會去公園散步,或者騎自行車去郊外野餐。
華姐會提前準備好鹹鴨蛋、滷雞腿和涼拌黃瓜,裝在鋁製的飯盒裡,外麵包一塊濕毛巾保鮮。
趙叔叔則負責帶上收音機,好聽比賽直播。
那時候,能坐在湖邊的草地上,聽著蟬鳴,吃著簡單的食物,就是最大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