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真相,讓人不寒而慄

2025-10-07     花峰婉     反饋
2/3
▲崇禎上吊後,他的兒子們作為明朝象徵繼續影響歷史。圖源:最愛歷史

幾個月後,北京城中,一個落魄少年叩響了明朝最後一任國丈周奎家的大門。

崇禎的大女兒長平公主,當時在外祖父周奎家裡,與少年相見之後,掩面而泣。史書記載,周奎也給少年「跪獻酒食」。他認定這個少年正是自己的外孫、太子朱慈烺。

但很快,周奎就說這個太子是假冒的,並上報帝國的新主人——清廷攝政王多爾袞。

多爾袞下令辨別太子真假,找來明朝貴妃袁氏和東宮太監一幫人辨認,都說這個太子是假的。但有幾名內監堅持說是真的,結果這些說太子為真的人都被處死。御史趙開心在上疏中說了一句「太子若存,明朝之幸」,被清廷認為是留戀故明的流露,差點遭處死。

在殺了一撥人之後,所有人都指認太子是假冒的。

隨後,這個被清廷認定為「偽太子」的人遭到處斬。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攝政王多爾袞公開表示:「有以真太子來告者,太子必加恩養。其來告之人亦給優賞。」但實際上,那些指認太子為真的人都遭懲處,而那些指認太子為假的人都得到獎賞。

太子的外祖父周奎的態度前後變化,頗為可疑。當代史學家何修齡通過查閱順治元年清廷的賞賜記錄發現,明朝投降清廷的外戚不少,但獨有周奎得到「緞百匹、銀百兩」的重賞,推測唯一的可能是周奎在出賣、舉報和指認「偽太子」一案中立功了。

後世史學家大多認為,此案中的太子其實是真的。著名的明清史專家孟森論證指出,此案中被處死的所謂「偽太子」實為真太子,而被喊來證明太子為假的袁貴妃,其實才是冒牌貨。

真真假假,成為明清易代之際一個重要的鬥爭工具。

在北京的「太子案」剛剛平息之後,位於南京的南明弘光朝廷又冒出來一個自稱是朱慈烺的太子。

弘光帝朱由崧聽聞消息十分緊張,對輔佐他的馬士英說:「朕將何以自處?卿等細細查辨。」潛台詞很明顯,如果此人真是太子朱慈烺,那我還有什麼資格坐這個位子?

馬士英心領神會,立馬組織了一幫人對少年辨別真偽。

據說少年舉止傲慢,眾人不敢輕下定論,最後,被激怒的大學士王鐸說了一個「假」字後拂袖而去。馬士英等人於是拍板,一致認定此人為「偽太子」。

在接下來的審訊中,這個少年招供稱,自己本名叫王之明,是萬曆朝一個駙馬的侄孫,亂世中突發奇想,假冒太子之名來求取富貴。

朱由崧鬆了一口氣,趕緊命人將審訊記錄頒行天下,以正視聽。

無奈,當人們相信一件事情背後牽涉政治陰謀時,真偽的認定就失去了權威性和說服力。儘管弘光朝宣布這是個「偽太子」,但反對者也可以站出來聲稱朱由崧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故意以真為假。

在武昌擁兵自重的左良玉此時藉口救護太子,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出兵準備攻入南京。馬士英將原本在東線防禦清軍的部隊西調,去打左良玉。這場致命的內訌很快終結了弘光朝這個短命小朝廷。南下清軍在東線防務空虛的情況下,輕而易舉渡江攻破南京。

由於弘光朝的內訌是由「南太子案」引起的,當時有史學家指出,這個叫王之明的「偽太子」其實是清廷派出來的間諜,「藉以蠱惑人心」,讓南明政權「同室互斗」。不過,這一說法無法證實。

有意思的是,攻破南京城後,清軍主帥多鐸命人將關在獄中的王之明釋放,畢恭畢敬地迎接、讓座,並對南明降臣說:「此真太子也。」

此時此刻,多鐸是南京城內的老大。他說太子是真,就是真,沒人敢質疑和反對。

據說,多鐸還將朱由崧所選的妃子,賜給了所謂的「真太子」王之明。

正如我前面所說,太子的真假,全由政治鬥爭的需要來決定。多鐸認為,樹立一個「真太子」可以安定新歸附的江南地區,所以就認定王之明是太子朱慈烺。等到江南的秩序穩定下來,這個「真太子」遂遭到冷落。

清廷最終仍以假冒前朝太子之名,匆匆將其處死。
呂純弘 • 5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