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便是《登快閣》: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我這個庸俗之輩處理完了公事,登上快閣,在晚晴的霞光餘暉里倚欄遠眺。
遠眺秋山空曠、落木蕭蕭,仰望遠天遼闊、朗月當空,澄江淙淙流淌,在月光下顯得愈發空明澄澈。
知音不在,我早已沒有了弄弦吹簫的興致,只有見到美酒,眼中才會流露出喜色。
想到人生羈絆、為官蹭蹬,真不如吹著長笛乘船回到萬里之外的家鄉,從此只與白鷗為友。
這首詩讀來看似通俗淺近,卻鍊字精巧、用典不露痕跡,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和情感。
首聯「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乍讀明白如話,實則構思奇妙,引人入境。
「痴兒」二字,源自《晉書·傅咸傳》里夏侯濟給傅咸信里的話,原文是「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生養的兒子愚笨,至少可以免去官家的差役,因為官事是不容易了結的。
魏晉名士崇尚清談,不務實事,認為兢兢業業工作的行為是「痴兒」行為。
但是黃庭堅自稱「痴兒」並非此意,而是以詼諧的口吻,自嘲公務繁忙、難以脫身,「了卻」二字則渲染出了終於結束公務後如釋重負的歡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