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激辯
天下之事,離不開朝堂,如何處置這些女子,自然也是朝堂的議題。
「請陛下下旨,將她們一併處死!」
開口的是性情剛烈的武將。
「元朝殘暴統治近百年,我漢人飽受欺凌,多少同胞死於他們之手,此仇不報,何以告慰九泉之下的亡靈?何以彰顯我大明威嚴?」
此言一出,許多武將隨聲附和。
他們多出身草莽,親眼見過蒙古騎兵燒殺擄掠,親人被殺,田園被毀,心中積怨早已深重。
如今勝利在望,他們渴望用血來祭奠舊恨。
但坐在對面的文臣卻搖頭。
「女子皆是弱者,縱有仇恨,她們手無縛雞之力,陛下若下令盡殺,豈不與胡虜當年無異?天命所歸,應以仁德服人,豈能濫施屠戮?」
這番話擲地有聲,一時間,殿上氣氛更加緊張。
主張殺戮的將軍怒瞪雙眼,大聲呵斥:
「仁德?當年元人可曾對我等講過仁德?我等兄弟屍骨未寒,今日卻要對敵人之妻女手下留情?若是如此,我等將士又怎服?」
另一位大臣則上前一步,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殺之不仁,縱之不智,不若依照舊制,將這些女子充作奴婢,分配到勛貴之家,昔日我漢人子女為奴,為他們驅使,如今不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此策一出,又引得一片點頭附和,這樣既可避免大開殺戒的惡名,又能讓這些女子在身份顛倒中得到懲罰,何嘗不是一種報復?
終於,朱元璋抬起頭,掃視群臣。
他沒有立即給出答案,而是緩緩說道:「此事,朕自有定奪。」
殿上群臣不敢再言,紛紛俯首稱是。
一紙法令定乾坤
幾日後的奉天殿,朱元璋已經做好了決定。
群臣屏息凝神,等待著這位新皇的裁決。
「此輩女子,本非持刀弄戟之人,乃弱者也,若一律屠之,非唯天理不容,亦恐失天下民心,若縱之自由,恐其復聚成患,貽害無窮,此間取捨,當為萬世之計,不可為一時之快。」
他頓了頓,緩緩道出自己的決斷:
「凡願離去者,皆可送返漠北,凡願留者,須依我大明之制,改服漢衣,學我漢語,棄其舊俗,不得復行胡制。」
朱元璋並未理會議論,繼續說道:
「且此女若留,必與漢人結親,自此以後,不得再自相嫁娶,違者,罪同奴婢!」
這一道聖旨,猶如雷霆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