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滅元之後,針對遺留下的數十萬蒙古女子,處理方式十分高明

2025-09-11     花峰婉     反饋
1/4
朱元璋滅元之後,針對遺留下的數十萬蒙古女子,處理方式十分高明

從1368年明軍踏入大都,元順帝倉皇出逃那一刻起,中原近百年的蒙古統治轟然坍塌。

但隨著勝利而來的,還有一道令人棘手的難題,留在城中的數十萬蒙古女子,她們該如何安置?

面對群臣激烈的意見分歧,出身卑微、歷經苦難的朱元璋卻出人意料地給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選擇……

農家乞兒登帝位

朱元璋的出身不用再多說,畢竟開局一個碗的皇帝是真少見。

在他幼時,元朝已經行將就木,卻依舊維持著殘酷的等級制度。

在蒙古人的眼中,百姓分四等,蒙古人為最尊,色目人次之,淮河以北的漢人再次,而南方的漢人,被蔑稱為「南人」,淪為最低的一類。

朱元璋便是這最卑微的「南人」。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一個蒙古人若是殺了南人,只需賠上一頭驢就能抵罪,而若南人敢對蒙古人稍有冒犯,下場必定是滿門抄斬。

而朱元璋的父母后來相繼死於饑荒和瘟疫,家徒四壁,連一塊能下葬的土地都沒有。

他只能眼睜睜看著親人曝屍荒野,靠著地主的施捨才勉強掩埋。

這樣的成長環境,朱元璋對元朝統治是什麼看法可想而知。

那些高高在上的蒙古人,不僅是壓迫者,更是害死自己父母的元兇。

時局很快給了他機會。

十四世紀中葉,元朝已經積弊叢生,天災頻仍,賦役沉重,百姓怨聲載道。

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紅巾軍的旗幟飄揚在長江南北。

朱元璋在流浪途中,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之人,後來更因緣際會投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

郭子興雖然心胸狹隘,卻慧眼識珠,把自己的義女馬氏許配給朱元璋。

馬氏聰慧賢良,成了朱元璋一生的伴侶臂膀。

從此,這個曾經要過飯的農家乞兒,逐漸走上了改寫天下格局的道路。

朱元璋在軍中展現出過人的膽識與謀略。

他不識字,卻善於用人,能聽得進謀士的良言。

他懂得農民的疾苦,所以對部下和百姓多有體恤。

正因如此,他的隊伍逐漸壯大,士氣高昂,與其他割據勢力形成鮮明對比。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一步一步走,朱元璋終於來到了元朝大都城下。

亂世大都留婦孺

1368年,大都城內。

元順帝聽聞明軍逼近,心神大亂。

他早已沒有成吉思汗子孫那種馳騁沙場的雄風,整日沉湎聲色,不問國事。

朝臣們一再勸諫,要求死守京城,以固守百年帝業。

可元順帝心中比誰都清楚,蒙古鐵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銳氣。

那支曾讓歐亞大陸聞風喪膽的軍隊,如今不過是紙糊的空殼。

「大宋的徽宗、欽宗落得何下場,我豈能重蹈覆轍?」據說他在慌亂間這樣說道。

於是,這位曾經的天下之主,選擇在夜幕的掩護下倉皇出逃,攜帶幾名親信與皇子,匆忙越過居庸關,奔向上都。

城門破曉時分,明軍的鐵騎已兵臨城下。

徐達、常遇春率領的大軍如潮水般湧入京城,守軍早已群龍無首,四散潰逃。

大都的百姓在混亂中惶惶不可終日,卻也有人暗自慶幸,蒙古人的百年統治,終於走到了盡頭。

最為震撼的一幕,出現在城破之後。

城中留下的,不僅有民間的蒙古族婦女,更有大量被拋棄的后妃宮女。
1/4
下一頁
呂純弘 • 162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