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片重在抒懷言志,從眼前景寫到了心頭事。
「野光浮,天宇迥,物華幽」延續了「秋」字中的寒意。
原野上銀白色的月光飄浮,天空高遠遼闊,愈發顯得風景幽寂。
在百川奔涌、鯨飲橫劍的意象後,詞人的內心不可能會和風景一樣清幽靜謐。
即使美酒和佳客能稍解愁緒,但清醒後隨之而來的是更加深重的悲哀。
「中州遺恨,不知今夜幾人愁?」
什麼樣的悲和愁如此難解呢?丟失中原的遺恨,是每個夜晚都縈繞在無數人內心的沉痛。
稼軒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從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理想。
如今已經即將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紀,大好河山依然還在金人的手中。
一想到廣大的中原百姓還在水深火熱中煎熬,他便憂心如焚、悲憤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