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爾,決策尚悠悠。」
「蕞(zuì)爾」,多指比較小的地區,含蔑視的貶義;「決策」指的是北伐大計;「悠悠」意為長久、遙遠。
那些手握權柄的大人物們,有誰想起有志的英雄已成老朽?令人沒想到的是,本來以為唾手可得的小小功名,如今在朝廷北伐決策遙遙無期的態度下,竟顯得如此難以取得,叫人沒盼頭。
稼軒二十一歲「鳩眾二千」,毅然拉起反金起義的隊伍,後來千里奔襲、殺敵歸宋,一時引起南宋朝廷的巨大震動。
但是,稼軒生平雖以「英雄」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蹉跎度日、白白老去。
他只能黯然一嘆:「此事費分說,來日且扶頭!」
「此事」即收復河山之事,一時自然難以說清,唯有繼續飲酒消愁吧。
「扶頭」,形容醉後狀態,謂頭暈眼花,走路時需要扶著頭。杜牧「醉頭扶不起,三丈日還高」,李清照「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賀鑄「易醉扶頭酒,難逢敵手棋」皆是形容這種狀態。
而對於稼軒來說,心中的積憤積痛實在太深,不喝到扶頭無以驅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