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獨守空房68年,任丈夫和別的女人連生9娃,晚年慟哭:對不住他

2025-09-08     花峰婉     反饋
3/4
更沒想到於立群竟然是於立忱的妹妹。

於立忱——那個在日本時與郭沫若有過一段情,因為懷了他的孩子被拋棄,最終在1937年5月自殺的女子。

這次見面,於立群把大姐於立忱思念郭沫若的詩箋交給了他。

郭沫若心情十分激動,他想:"我有責任保護立群,但願我能把愛她姐姐的心轉移到她身上。"

多麼殘酷的巧合。

於立群不知道,眼前這個她仰慕的才子,正是害死自己姐姐的人,而郭沫若看著於立群,仿佛從她臉上又看到了已逝戀人的面影。

戰火中的溫柔鄉

於立群出身名門,祖父于式枚是清朝進士,外祖父是兩廣總督岑春煊。

家道中落後,14歲的於立群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劇社,後又進入上海電影學校,成了小有名氣的電影演員。

1938年初,郭沫若要赴武漢擔任國民政府第三廳廳長。

於立群按照組織安排本要去陝北,卻在臨行前改變了行程,與郭沫若一同前往武漢。兩人住進了新亞酒樓。

就在酒樓的幾個夜晚,兩顆心在筆墨紙硯間相遇了。

於立群向郭沫若討教書法,在一筆一划中,兩人的心跨越24歲的年齡差相連在一起。

郭沫若寫下《陝北謠》:"陝北陝北我心愛,君請先去我後來,要活總要在一塊。"

這首詩就是求愛宣言。

46歲的郭沫若向22歲的於立群表白了。

於立群沒有去陝北,而是跟隨郭沫若到了武漢,後遷往重慶。

1939年元旦,他們舉辦了婚禮。

婚後,於立群正式息影,全身心投入家庭,為郭沫若抄寫文章、整理資料,處理瑣事。

這段時期是郭沫若創作的巔峰,共出版約四十部著作。

郭沫若的成功離不開在幕後默默付出的於立群。

於立群徹底放棄了演藝事業,負擔起六個孩子的生活和教育。

她熱情招待來自五湖四海的進步文化人士,給他們當聯絡員、交通員、炊事員,甘願作為綠葉陪襯在丈夫身邊。

1939年7月,郭沫若父親去世,他帶著於立群和兩個月大的兒子回鄉奔喪。

這是於立群第一次見到張瓊華。

一進家門,招呼他們的是一個40歲模樣的中年婦女。

她端茶倒水伺候著他們,把自己的婚房收拾出來給他們住,自己搬到旁邊的小房子。

張瓊華的寬容讓於立群感動不已,卻不知道這個女人,已經為她的丈夫獨守空房27年。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1948年。

安娜帶著5個孩子千里迢迢從日本趕到香港,希望一家人團聚。

當她看到郭沫若身邊的於立群和一群孩子時,一切都明白了,沒有爭吵,沒有哭鬧,安娜只是默默轉身離開。

她知道,這個男人的心已經不屬於她了。

而此時的於立群,正在享受著作為"抗戰夫人"的榮光,她不知道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多少女人的痛苦之上——包括她的親姐姐。

遲來的相認,永恆的遺憾

1979年,郭沫若的兩個女兒回到樂山老家,去看望獨守空房68年的郭沫若原配妻子張瓊華。

兩個女兒郭庶英和郭平英熱情地拉著張瓊華的手,稱呼她為"張媽媽",終生都沒有得到郭沫若認可的張瓊華,卻得到了兩個女兒的認可和尊敬。

她頓時老淚縱橫,拉著兩個女兒不肯撒手。

"他還好嗎?"她問,女兒沉默了很久,然後輕聲說:"他已經走了。"得知郭沫若去世的消息後,張瓊華病倒了。
呂純弘 • 163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