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老李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項目經理,常年熬夜加班,一次體檢結果顯示他的心臟指標都不太好,醫生建議複查。他卻擺擺手:「肯定是累的,等忙完這季度再說。」
隨後一段時間,他總感覺嗓子火辣辣地疼,吞咽飯菜像咽玻璃碴。妻子勸他去醫院,但他總是敷衍。
沒想在一個加班的夜晚,老李突然就捂著胸口癱在電腦前,同事馬上送他上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他確診了心梗。
醫生表示:「嗓子疼是心梗的非典型症狀,尤其長期勞累者。再晚來一小時,可能就救不回來了。」老李躺在病床上,聽著監護儀的滴答聲,終於明白:身體的警報,從來不能簡單歸咎於「上火」。
很多人受影視劇影響,以為心梗發作一定會出現「突然捂住胸口、劇痛難忍」的場景。
但實際上,心梗非常「狡猾」,常會以不典型症狀作偽裝,比如讓人誤以為只是嗓子不舒服。而正因為這些信號容易被忽略,往往導致救治延誤,釀成致命後果。
據統計,我國超過1/3的急性心梗或心絞痛患者會出現非典型的疼痛症狀,還約有20%的急性心梗患者完全沒有疼痛感(即無痛性心梗)。
但由於這些症狀看似與心臟無關,極易被誤認為是小毛病而耽誤治療。
所以一定要仔細注意身體各部位的痛感!
心梗來臨前,身體發出信號可分為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