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麼多疾病都與晚餐有關!今天起,一定要改掉這個晚餐壞習慣

2025-10-23     幸山輪     反饋
1/4
你重視自己的晚餐嗎?

和早餐、午餐比

很多人覺得晚餐並沒有多麼重要

不過,不少疾病都與晚餐有關

晚餐一個壞習慣

血糖正在悄悄失控

2025年6月,《電子生物醫學》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如果我們能更早地吃完晚餐,並且把更多熱量安排在白天,有助於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發生風險。

研究發現:

「熱量中點」越晚(意味著晚餐吃得晚、吃得多),胰島素敏感性越低,胰島素抵抗指數越高,糖尿病風險增加。而且,「熱量中點」還與更高的體質指數(BMI)和腰圍相關。

簡單來說:如果你下午3點就吃夠了一天熱量的一半,算「熱量中點早」;如果拖到晚上8點才吃夠一半,就是「熱量中點晚」。一般建議將主要熱量攝入時間提前至較早時段(如17:00~19:00),並且晚餐占比不超過全天熱量的30%。

晚餐吃得晚

會對身體多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

01

加重消化系統負擔 引發胃腸疾病

胃的排空時間通常為進食後2~4小時(混合食物),若晚餐過晚,胃內食物未完全排空即進入睡眠狀態,會導致以下問題:

胃食管反流:

平躺時胃酸更易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發燒心、反酸、胸骨後疼痛等症狀;長期反覆反流可導致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糜爛,甚至增加食管癌風險(尤其長期未控制的嚴重反流)。

消化不良與胃腸功能紊亂:

夜間胃腸蠕動減慢,食物滯留胃內時間延長,易導致腹脹、早飽、噯氣;長期消化不全還可能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徵。

胃黏膜損傷風險:

胃酸在空腹狀態下仍會持續分泌,若胃內有食物中和部分胃酸,可能暫時「保護」胃黏膜;但長期晚餐過晚+過量進食,反而會刺激胃酸過度分泌,加重胃黏膜損傷,增加胃炎、胃潰瘍風險。

02

干擾代謝節律 誘發肥胖與慢性代謝病
1/4
下一頁
呂純弘 • 27K次觀看
幸山輪 • 930次觀看
幸山輪 • 2K次觀看
花伊風 • 1K次觀看
幸山輪 • 560次觀看
幸山輪 • 830次觀看
喬峰傳 • 520次觀看
花伊風 • 340次觀看
一條毛 • 140次觀看
幸山輪 • 480次觀看
幸山輪 • 300次觀看
幸山輪 • 220次觀看
呂純弘 • 410次觀看
游啊游 • 320次觀看
喬峰傳 • 310次觀看
幸山輪 • 260次觀看
幸山輪 • 230次觀看
幸山輪 • 580次觀看
幸山輪 • 20次觀看
幸山輪 • 60次觀看
幸山輪 • 50次觀看
幸山輪 • 170次觀看
花伊風 • 27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