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稹《詠廿四氣詩·立夏四月節》
預知春與夏,仲呂啟朱明。
蚯蚓誰教出,王瓜自合生。
簾蠶呈繭樣,林鳥哺雛聲。
漸覺雲峰好,徐徐帶雨行。
仲呂,即農曆四月的代稱,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呂」之說。而在古樂十二律中,「仲呂」(中呂)是第六律,又稱小呂,正好對應四月。
朱明,即為火神祝融,傳說中夏天的神明,也被後人用來代指夏季。
古人寫立夏有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元稹的節氣詩便是以三候為脈絡寫作。
夏日既至,螻蛄、蟈蟈的啼鳴聲開始熱鬧了起來,雨後的大地上,蚯蚓也開始鑽出了土壤。
草木茂盛,莊稼與蔬菜都茁壯地生長著,王瓜翠綠的藤蔓開始快速地向上攀爬。
春天養下的小蠶苗,一天天長大,漸漸結成了繭,林間的鳥兒也開始孵育幼鳥,發出幼嫩的啼鳴。
那高聳入雲的山峰上風光正好,雨水淅淅瀝瀝地落了下來。披風戴雨的閒人,在山林間緩步而行,也有十分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