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家購物中心遇冷:當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2025-09-10     幸山輪     反饋
2/3
今年4月,百貨商業協會發布調查報告顯示,去年國內有三分之二的百貨商店銷售額和利潤都出現了下滑,最終報告總結道:當前最大的挑戰是整體的消費力不足和消費降級。

當人均消費被迫平攤給到更多購物中心的時候,簡單來說就是,購物中心的數量已經遠超過需求本身。

以上海為例,目前上海的人均商業面積僅次於杜拜,是東京的三倍之多。上海平均每8萬人就擁有一家大型購物中心,而東京平均每20萬人才有一個。

這也導致,不同的購物中心之間競爭必然會異常激烈。儘管上海是一線城市,但客觀上看,和東京這樣的國際城市相比,仍然有所差距,這也導致上海的購物中心面臨著更殘酷的競爭壓力。

空置率攀升成為最直觀的指標。2025年二季度數據顯示,上海核心商圈空置率達到8.5%,成都為8.3%,青島等二線城市核心商圈空置率更是高達24.7%。

這種空置現象並非局部問題,而是全國性的行業困境。租金報價也呈下滑趨勢,以上海和北京為例,零售商業租金水平分別達到31.3和32.3元/平方米/天,但「以價換量」的情況較為突出。

客流持續下降是購物中心另一大痛點。2025年4月全國購物中心場均日客流僅為0.92萬人次,較往年有明顯下滑。

購物中心的困境,本質上還是其核心客群——中產消費行為發生深刻變化的結果。這一變化可概括為「消費降級」與「消費轉移」的雙重變奏。

資產縮水帶來的消費力下降是中產「裸泳」的首要原因。中產消費的興起是基於過去十年房價上漲,本質上是資產升值帶來的消費力與消費意願的雙重提升。而目前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房產占家庭資產的大頭,其價值縮水帶來的消費降級是其他任何收入都無法彌補的。

再然後就是消費轉移。就像我們常說的,消費不會消失,它只是轉移了,而現在消費轉移到哪裡去了呢?

答案是性價比更高的地方去了,這幾年各種零食批發超市、大牌奧萊不斷爆火,本質上就還是消費轉移的變化。

人們已經不再偏好去商場消費了,過去商場被視為體面高端的象徵,但隨著商場逐漸同質化,以及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逛商場已經不再視為奢侈活動,反而變成了人們茶餘飯後去閒逛散步的地方。
呂純弘 • 163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