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畫雖然算不上精品,但畢竟出自齊白石之手,哪怕只是半成品,在市面上也自有它的價值。
在琉璃廠混跡多年的經驗告訴他,藝術品的價值往往不在於完美,而在於稀缺。
當第一批畫作悄悄流入市場時,立刻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一位常年在琉璃廠收畫的藏家翻看著尹春如帶來的幾幅花鳥小品,眉頭微皺:
「這畫倒是真跡,可既無題跋,又無印章,莫不是……」
尹春如笑而不答,只報了個極低的價格,對方心領神會,當即掏錢買下。
詩人艾青就是最早發現這個秘密的文人之一。
當時他還是個窮學生,根本負擔不起齊白石的正價作品。
當他從朋友那裡聽說尹春如手上有「便宜的真跡」時,立刻託人牽線。
後來他在回憶錄里寫道:「那是我收藏的第一幅齊白石,雖然只是幅未完成的小品,但筆墨間的神韻絲毫不減。」
像艾青這樣的買家越來越多,漸漸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收藏群體,他們買不起名家大作,卻渴望擁有真正的藝術,而尹春如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白。
齊白石對這一切心知肚明。
主僕二人之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默契,一個提供資源,一個開拓市場,彼此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