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明治維新是《海國圖志》間接促成的。圖源:網絡
與此同時,在中國,兵部左侍郎王茂蔭向皇帝推薦《海國圖志》,奏請廣泛刊印。結果,收不到一點兒反饋。
難怪得到《海國圖志》滋養的日本人,不好意思地感慨說:
嗚呼!忠智之士,憂國著書,不為其君所用,而反被琛於他邦。吾不獨為默深(魏源,字默深)悲矣,而並為清帝悲之。
在近代的國家較量中,中國並非沒有機會。只是清朝皇帝和官僚階層普遍不給力,盲目自大和排外,以至於一次次錯失變革的機遇,悲哀啊。
等到甲午戰爭,中國被日本碾壓。思想認知的差距,終於變成了兩國的實力差距。
後來,伊藤博文高調訪華,面對日本崛起經驗的求教,他只是淡淡說了一句:你們應該好好讀讀《海國圖志》!
唉!從《天工開物》到《海國圖志》,大清帝國親手扔掉的寶貝太多太多了,連馬克思都看不下去,尖銳預言了這個帝國的末路:
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於現狀,人為地隔絕於世,並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個帝國註定要在一場殊死決鬥中被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