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後再說鬼
鬼的存在無法證實,當然也無法證偽,鬼的存在具有「信則有」這個特點,世人喜歡談鬼,鬼又讓人畏懼,人們繪聲繪色談鬼,無疑會加深人們的恐懼心理。
因此,在中元節之後再談鬼神,可能更合適。
中國人鬼神觀念產生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時期。商朝極度迷信鬼神,可以說,商朝就是一個鬼神王朝。商朝因為迷信鬼神,認為鬼神主導人事,占卜與祭祀就是人與神靈溝通的重要手段。
現存的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基本就是占卜。後來被認為是六經之首的《易經》,也是因為占卜而產生。雖然,孔子、荀子有「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之說,這「不占」與「不卜」,並不否定精通《易經》者,通曉占卜之道,只是不願意干占卜這事而已。直到今天,占卜依然在民間具有一定的市場。
商朝頻繁進行祭祀活動,祭祀中一個血腥殘忍的表現,是大量殺活人進行獻祭。無論是古代文獻,還是考古出土,我們可以看到商朝祭祀中人祭是常態。
盤庚遷殷,在定都儀式上,一次殺了上萬人進行獻祭,以求神靈保佑「喬遷吉利」。
商王武丁時期,由於後母辛的封地出現乾旱天災,於是就給一批人活活燒死,並稱之為「烄祭」。
作為獻祭的活人,不僅僅是戰俘或奴婢,也包括王公貴族。可能是,高規格的祭祀,需要給神靈供奉高貴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