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次適量攝入咖啡因對多數健康成年人並不會直接造成心律失常,但當它與熬夜相互疊加,再加上壓力、脫水、空腹等因素,就可能放大心悸的體感,增加心臟電生理的波動幅度,從而在易感人群中「推一把」。
熬夜+咖啡為何讓心臟「失拍」?
當夜裡不睡,交感神經像被扭到「強檔」,兒茶酚胺水平上揚,心率和血壓不願安靜;咖啡因再把腺苷受體暫時「靜音」,原本該出現的困意被壓下去,心肌細胞更容易被外界刺激「點著」。如果此時又處在封閉、乾燥的空調房裡,水分流失卻未及時補齊,血容量輕度下降、電解質輕微漂移,心臟就像在不穩的地板上跳舞——節奏容易越跳越快。熬夜還會打亂晝夜節律,迷走神經與交感神經的「接力棒」交接不順,心率變異性下降,機體對刺激的緩衝能力變差,原本可以被忽略的期前收縮(「突突一下」)開始變得刺耳。對沒有器質性心臟病的人來說,這多半只是短暫的不適;對既往有心肌損傷、甲狀腺功能異常、貧血或電解質紊亂的人而言,觸發閾值更低,心律失常的幾率自然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