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運算元:13歲上北大,給自己算命後果斷拋妻,並成功把自己算死
1941年,香港街頭,槍聲響起,一個身影應聲倒地。
沒有人知道,這具冰冷的屍體,曾是北大最年輕的神童,是孫中山倚重的青年才俊,也是讓袁世凱、徐志摩都不得不低頭的「神運算元」。
他的死,仿佛是一場命運的諷刺,他預見了自己的結局,傾盡一生躲避,卻終究未能逃脫。
這個男人叫林庚白,一個自詡「詩第一、杜甫第二」的狂人,一個以算命之術撬動人生軌跡的怪才。
可誰能想到,他一手寫下的命盤,最終也成了他的「死亡通告」……
詩書算命三開花
福建閩縣的小鎮人家,一個讓人驚嘆的天才悄然發芽。
林庚白出生的那一日,據說天邊忽然出現一道奇光,照得整個村子像白晝般明亮。
鄰里們紛紛議論,說這孩子非池中物,日後定有不凡際遇。
誰也未曾想到,這句帶著幾分迷信的預言,竟在短短几年內就成為了現實。
年僅三歲的小林庚白便已經能在姐姐教導下,一筆一划地寫下自己的名字。
家中人見他聰慧,便專門為他請了一位私塾先生。
誰知第一天上課,小小年紀的林庚白竟坐得比誰都端正,課文熟讀不說,還能一字不漏地背下來。
先生本以為他是早有接觸,特意從書架抽出一篇《左傳》的章節考他,哪知林庚白不但能背,還能用童稚的語氣點評一番,說「這楚莊王,是個會忍的狠人。」
先生驚為天人,傳言也隨之傳開,整個羅州市都知道林家出了個能文能誦的「神童」。
四歲那年冬天,一場大雪將閩地裝點成白色世界。
別家的孩子都在門口堆雪人,只有林庚白窩在被爐邊,提筆寫下人生第一篇文章。
那文章雖稚嫩,卻已然文理通暢、句式工整,讀來竟頗有章法。
家中長輩看後驚得連連點頭,私塾先生更是連連感嘆:「才四歲,文章竟有筋骨。」
七歲那年,他學會了作詩:「草間星火影婆娑,小蟲不語也吟歌。」
一句詩出口,令家人驚呆。
自此,林庚白在家鄉便有了「詩怪」的稱號。
天才從來都是孤獨的,林庚白的成長也並非一路坦途。
因早年父母雙亡,他由姐姐一手拉扯大。
姐姐為了供他讀書,四處打零工,寧願自己每日粗茶淡飯,也要讓弟弟吃得好、讀得好。
林庚白懂事得早,雖性格輕狂,但對姐姐始終恭敬有加。
12歲那年,他報考天津北洋客籍學堂,因年齡不符,只得謊報。
筆試答卷文采飛揚,口試答問妙語連珠,連監考官都忍不住多看了他幾眼。
最終,他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錄取,引得眾人驚嘆連連。
可天才與規矩總是天然對立,他在課堂上聽到老師大談孔孟之道,竟當眾反問:
「若聖人之學真能救世,為何華夏仍沉淪百年?」
一句話把老夫子氣得臉色煞白,直接將他逐出課堂。
可林庚白毫不氣餒,他常說:「教我者未必在堂,困我者多在廟。」
他把自己關在書房,日夜讀書,從古籍經典讀到時政報章。
他對於時局的關注,遠超一般同齡孩子,在那風雲變幻的年代,正是這份早熟的憂思,使得他在思想上日漸激進。
不到一年,他已是多場學生集會的發起人,甚至組織過反日遊行,站在講台上振臂高呼:「少年救國,當不負此生!」
學校因其頻繁鬧事,終將他開除,但他似乎毫不沮喪,反而更覺意氣風發。
第二年,他再次走進考場,這次是京師大學堂,中國當時最高學府之一。
他再次謊報年齡,憑藉卓越的文筆與見解,一舉奪魁,成為該屆最年輕的新生。
在那片文人薈萃的園地,他迅速嶄露頭角,連梁啟超都曾稱讚他「少年狂士,骨有志氣,文有鋒芒。」
人們記得他那張瘦削俊朗的臉,也記得他在辯論會上指點江山的模樣。
他寫政論文犀利如刀,常令老教授拍案叫絕。
但林庚白不是個能安靜讀書的人,他的心中始終藏著一團火,那火叫做「報國」。
於是,他退學南下,投身革命。
袁死志摩落
亂世的鐘聲早已敲響,年輕的林庚白原本意氣風發地投身政治,幻想著在變革中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他輾轉南北,輟學後加入同盟會,一度成為孫中山手下的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