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終之前命令周勃、陳平立刻殺掉樊噲?為什麼?
從古至今,凡是偉大傑出的政治家,都要在生命終結時做出一些當時人們不明白,但幾十年以後才會恍然大悟的事情。比如,劉邦臨終前,發出的最後一道命令,就是讓周勃、陳平一起立刻殺掉樊噲。人們當時就不太明白,以為劉邦是年齡太大,糊塗了。其實,這是劉邦在給當時的政治現實把脈,並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局面做過一番預測推演以後,採取的補救政策。
這是劉邦在臨終之前下的最後一盤大棋。
那劉邦為什麼單單要給周勃、陳平兩人下達這樣一道命令,而不是給別人下達這樣的命令呢?因為劉邦認為,他去世以後能夠維護劉氏江山社稷的肯定是這兩個人。劉邦看重他們。
周勃有勇無謀,陳平好謀無斷,兩個人正好可以互補。劉邦要用周勃的勇,去彌補陳平的謀;用陳平的謀,彌補周勃的無謀。劉邦曾經對張良說過:「周勃為人樸實,不好詩書,今後安定劉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但是,周勃沒有什麼心眼,必須要有一個人來幫他。而這個人劉邦認為應該是陳平。但是周勃、陳平兩個人以前沒有什麼交集,更沒有什麼交往。劉邦必須把他們兩個人死死綁在一起,用周勃的忠勇、陳平的謀略,可以保證劉氏江山永不變色。
樊噲跟隨劉邦多年,是劉邦沛縣起兵的老兄弟,在沛縣這些鄉黨中,算是對劉邦最忠誠的人。善於相面的呂公把他列為第二女婿,當了呂須的丈夫,劉邦的連襟,說明這個人還是相當有出息的。但也正因為這樣,讓劉邦越來越不放心。樊噲既是他劉邦的連襟,但也是呂雉的妹夫。
劉邦明白,只要他活著,樊噲絕不敢也不會造反。但是,假如劉邦不在了,毫無疑問,樊噲一定會倒向呂雉一邊。如果呂雉陰謀篡權,把劉氏江山變成呂氏江山,樊噲肯定會成為呂雉的幫手。這就是劉邦最擔心的事。故此,劉邦在臨終之際,才會想到讓周勃、陳平去立刻殺了樊噲。
這件事自然也會有兩種結果。
一種結果是周勃、陳平遵照他的旨意,真的殺了樊噲。這樣的話,呂雉就猶如被卸了一條強大的臂膀,對劉氏江山社稷構不成較大危害。
另一種結果是,周勃陳平沒有能夠殺了樊噲,但是,就憑劉邦這一道命令,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訴樊噲:「你樊噲是跟隨我劉邦最早起義的兄弟,不是呂雉的人,不要站錯隊。你樊噲現在所得到的一切,都是跟隨我劉邦才獲得的,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你要明白。別看陳平、周勃現在沒有能夠殺了你,我劉邦是不是除了安排陳平、周勃殺你,還有沒有吩咐別人殺你?你樊噲不要以為我劉邦死了,就沒人管得了你了,你最好不要太囂張。」
另外,即使陳平、周勃沒有能夠殺了樊噲,也能讓陳平、周勃結成生死同盟關係,可以共同維護劉氏江山社稷。
周勃、陳平接到劉邦命令,拿著旨意去殺樊噲的時候,樊噲當時正在征討反叛的盧綰。說起劉邦執意要陳平、周勃去殺樊噲,這件事記載在《史記》中。
劉邦聽到燕王盧綰反叛的消息時,精神受到沉重打擊。此前,他曾經受過箭傷,當了皇帝以後,公事繁忙,身體越來越差,公元前195年一月,在外巡視的劉邦,被送回長安養病。
在生死一事上,劉邦看得很明白,這時候他已經六十二歲,知道自己離那一天不遠了,雖然請來的醫生信誓旦旦承諾:「這個病能治好。」但劉邦並沒有相信,也拒絕繼續接受治療。故此,病勢一天比一天沉重。
這時候,有人密告劉邦,樊噲有謀逆行為。說樊噲在征伐盧綰時,與呂雉結為同黨,只等皇上咽氣,就要殺害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劉邦聽後大怒。這就是劉邦讓周勃、陳平一起去殺掉樊噲的最初動議。劉邦在心裡盤算了很久,才斷然給周勃、陳平下達了立刻殺掉樊噲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