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豪格的後代,將38個子女送往國外,告誡說:不准為中國效力

2025-08-22     花峰婉     反饋
2/5
他最為人稱道的政績之一,便是於1902年受命創辦京師警務學堂,並隨後擔任民政部尚書,大力推行警察制度。

他從日本聘請顧問,引進西方警政模式,在北京建立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完善的警察系統,被譽為「中國現代警察制度」的奠基人。

此外,他還積極參與預備立憲的籌備工作,主張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以挽救搖搖欲墜的清王朝。

在清朝覆滅前的最後十餘年間,善耆是滿洲貴族中少有的能夠順應時代潮流,並試圖通過改革來尋求出路的開明派代表。

然而,清王朝積重難返,任何局部的改革都難以從根本上挽救其傾頹的命運。善耆對大清王朝的忠誠亦根深蒂固。

審理汪精衛刺殺案,便是其複雜心態和政治權謀的一次體現。他力主「從寬處理」,既有現實考量,也有個人盤算。

他認為處死汪精衛會激化矛盾,不如將其監禁,或可了解革命黨動態,甚至嘗試「招撫」,這一決定客觀上保全了汪的性命。

這便是汪精衛刺殺案發生時,愛新覺羅·善耆的大致人生背景和政治角色。這位末代王公,在接下來的歷史巨變中命運如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一聲槍響,辛亥革命的烈火迅速燎原。腐朽不堪的清王朝在這場風暴中搖搖欲墜。

面對這一歷史巨變,善耆內心的痛苦與憤怒可想而知。作為鐵帽子王,他對大清王朝的忠誠深入骨髓。

他堅決反對向革命黨人妥協,更不能接受清帝遜位的結局。在清廷內部,他是態度最為強硬的主戰派核心人物之一。

然而,歷史的大潮並非個人意志所能扭轉。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頒布宣統皇帝溥儀的退位詔書,清朝正式滅亡。

這一天,對善耆而言無異於天崩地裂。他拒絕承認共和,將袁世凱等促成遜位者視為「罪人」,對中華民國充滿敵視。

清帝退位後,善耆不願留在北京。他迅速攜家眷離開京城,先是避居德國在青島的租借地,伺機進行復辟活動。

不久,他與恭親王溥偉等滿清遺老遺少秘密聯絡,組建了以恢復清室統治為目標的「宗社黨」,善耆成為其核心領袖。

宗社黨最初在國內聯絡舊部、籌措經費,企圖武力反撲。但袁世凱對其嚴密監控打壓,使其在國內難有作為。

屢遭挫折後,善耆等人意識到單憑自身力量難以成事,遂將目光投向了對中國素有覬覦之心的鄰邦——日本。

善耆天真地認為,同為君主制國家的日本,或許能夠理解並支持他的復辟事業,助其「光復祖宗基業」。

為此,他開始不遺餘力地與日本各界人士拉攏關係,尋求援助,逐漸走上了一條勾結外敵的危險道路。

在這一過程中,一個名叫川島浪速的日本浪人,對善耆日後的政治活動乃至整個家族的命運,都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川島浪速早年曾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精通漢語。他鼓吹「大亞細亞主義」,實則為日本的侵略擴張服務。

辛亥革命後,川島浪速主動接近善耆等宗社黨高層,巧言令色,偽裝出一副願意「幫助」其復辟的姿態。

善耆對此深信不疑,將其視為心腹和重要謀士,倚之為與日本官方及軍方溝通的關鍵橋樑,對其言聽計從。

1912年,在川島浪速的策划下,善耆秘密離開青島,輾轉抵達日本勢力範圍下的旅順,這裡成為他復辟活動的大本營。

他在此與日本軍部、政界右翼勢力以及一些民間浪人團體建立了密切聯繫,而這些日本勢力實則各懷鬼胎。

他們的真正目的,是利用善耆的特殊身份和宗社黨的影響力,在中國東北和內蒙古製造分裂與混亂,實現其侵略野心。

正是在此背景下,第一次所謂的「滿蒙獨立運動」開始浮出水面,由善耆等人具體實施,企圖建立聽命於日本的「滿蒙帝國」。

善耆等人從日本方面獲得了一定的資金和武器支持,並四處招兵買馬。然而,這次運動很快便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呂純弘 • 9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5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