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配文充滿了老母親的不安與困惑:「求助萬能的網友!在娃房間裡發現這個,是用乾草編的,造型有點瘮人。
這是啥啊?
有沒有懂的給科普一下?
老母親心裡有點慌……」帖子發出後,我隔幾秒就刷新一次,心跳加速地等待著回復。
最初的幾條和我一樣,表示「看不懂」、「有點詭異」。
但很快,畫風就變了。
一位IP位址顯示為陝西的網友率先留言:「哎喲!這不是節節麥嘛!阿姨,您女兒手真巧!」
節節麥?
我正愣神,後續的回覆像潮水般湧來,瞬間淹沒了我的擔憂。
「哈哈哈哈,阿姨您別怕!這是我們小時候在麥地里最常見的野草,學名好像叫『節節草』,稈子是一節一節的,特別脆,一拔就斷,聲音清脆好聽!」「破案了!這是80、90後的童年回憶啊!放學路上就愛拔這個玩,互相比賽誰拔得響。
你女兒居然會用它編小人,太有創意了!」「阿姨,您女兒不是中了啥邪,她是找到了我們童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啊!這手工,沒點耐心還真編不出來,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