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裡的嘉靖帝讀罷奏疏,氣得渾身發抖,當場將文書擲在地上,怒吼著要處死海瑞。
但當宦官黃錦戰戰兢兢地稟報說海瑞已備好棺材、遣散家人,就等著死進諫時,這位素來剛愎自用的皇帝卻陷入了沉默。
他最終沒有處死海瑞,只是將其關入詔獄,因為殺一個不怕死的清官,只會坐實自己是個昏君。
這場驚心動魄的死諫,讓海瑞的名聲達到頂峰,卻也註定了他日後在官場上的孤立無援。
隆慶元年,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海瑞獲釋出獄。
此時他的仕途出現了一個很神奇的轉折,曾經力主嚴懲他的內閣首輔徐階,竟成了他最有力的支持者。
徐階將海瑞一路提拔為應天巡撫,這個掌管江南十府的顯赫職位,本該是海瑞大展宏圖的良機。
但這位固執的清官再次證明,在他眼裡沒有恩人,只有公理。
上任不久,海瑞就發現徐階家族在江南兼并土地數萬畝,致使無數農民流離失所。
他毫不客氣地要求這位恩相退還田地,甚至親自督辦此事。
徐階勃然大怒,暗中運作將海瑞調任南京糧儲閒職。
這場"恩將仇報"的戲碼,讓滿朝文武看清了一個事實,海瑞就像一面照妖鏡,誰靠近他,誰的不法之事就會無所遁形。
萬曆年間,權傾朝野的張居正對海瑞更是避之不及。
這位改革家雖然也痛恨貪腐,卻更清楚海瑞的剛直會破壞他精心構建的政治平衡。
當有人舉薦海瑞時,張居正只是淡淡地說:"此人可用,但不宜重用。"
於是海瑞被安排到南京擔任右都御史,一個位高權輕的虛職。
在南京的日子裡,這位曾經的"海青天"成了官場上的活化石,人人都稱讚他的清廉,卻沒人願意與他共事。
海瑞的晚年充滿了無奈的諷刺。
萬曆皇帝需要他這塊"清官招牌"來裝點門面,卻從不給他實權,同僚們表面上對他畢恭畢敬,背地裡卻避如蛇蠍。
人人都說應該學習他,但沒人真正想成為他。
當海瑞在南京的官邸里孤獨離世時,他或許已經明白,自己的悲劇不在於不夠圓滑,而在於整個體制早已容不下絕對的清廉。
清官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