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沒有兵權,為何能成功篡位稱帝?李治的遺詔給了她絕佳機會

2025-07-25     花峰婉     反饋
3/3
最開始,從唐高宗李治咽氣的那一刻開始,武則天對權力的掌控就從未鬆懈過,而新帝李顯還沒登基,就已經感受到了來自母后大人的壓力。

李治前腳剛咽氣,宰相裴炎就上奏說,太子尚未正式登基,不便以皇帝的身份發布詔書,所以在先帝喪事期間,如果朝中有什麼緊急事務,應該請武則天出面,以天后的名義下發詔書給大臣們執行。

裴炎是武則天的親信,也是李治任命的輔政大臣,此時他還不忘幫著武則天把持權力。

而且這件事情根本沒有徵得太子李顯的同意,就直接決定了,這讓李顯十分不爽,但考慮到自己確實還沒有正式登基,因此也只能作罷。

然而,等李顯登基後,他才意識到,自己這個皇帝,似乎是個擺設。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李顯發現,自己這位母后根本沒有半點要退休的意思,反而精力旺盛,隨時操控著朝政決策大權。

下面的大臣們更是不得了,壓根沒把自己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尤其是宰相裴炎,自從當上輔政大臣以後,裴炎仗著自己是武太后的親信,而且手握大權,根本沒把皇帝當回事。

很快,君臣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裴炎當時的職務是中書令,大臣們處理政務的辦公機構叫做政事堂,這個機構一直設立在門下省,裴炎卻直接把政事堂搬到了自己所在的中書省。

最關鍵的是,搬遷朝廷辦公機構這種重大事務,裴炎根本沒有向皇帝請示過,就自作主張把事兒給幹完了。

在李顯看來,這個裴炎實在是囂張,分明是不把自己這個皇帝放在眼裡,皇帝大人由此感受到自己的皇權受到了嚴重的掣肘。

於是,李顯決定提拔一些自己的心腹到朝廷重要崗位,以加強自己的勢力,好奪回皇權。

不久之後,李顯決定將自己的老丈人韋玄貞提拔為侍中,調入朝廷。

誰知,詔書下發之後,很快就被駁回。

因為唐朝的宰相是有權力駁回皇帝的詔書的,李顯不甘心,又接連下發了幾次詔書,結果通通都被裴炎找各種理由駁回。

最後,李顯被裴炎的這種操作給激怒了,在朝堂上和裴炎吵了起來,在爭執中,皇帝當著大臣們的面直接回懟道:

「就算我把這江山社稷讓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更何況只不過是區區一個侍中的職務?」

此話一出,裴炎大驚失色,退朝之後,迅速就把這事兒告訴了武則天。

武則天其實一直在幕後注視著李顯的一切操作,她發現李顯比較能折騰,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傀儡,正好藉此機會把他廢了,換一個人來當皇帝。

684年二月六日,武則天召集群臣到乾元殿,同時調羽林將軍程務挺、張虔勖等率禁軍封鎖皇宮,然後當著文武百官的面下發太后懿旨,宣布廢黜皇帝李顯,降為廬陵王。

李顯被這一幕搞得目瞪口呆,直到被廢黜的那一刻,他都還沒回過神來,當禁軍把他架出去時,他還不忘回頭看著武則天喊道:「我有何罪?」

這時,武則天才不緊不慢地回應道:「你想把天下交給韋玄貞,還敢說自己無罪?」

就這樣,新任的皇帝李顯,因為口不擇言,在皇帝的寶座上僅僅待了55天,就被自己的母后給廢了。

李顯被廢後,武則天改立幼子豫王李旦為帝,並繼續臨朝稱制。

然而,李旦和其他幾個哥哥不一樣,他對權力沒有任何慾望,一心只想安靜地發展自己在書法、文字訓詁方面的愛好。

因此,李旦登基後,根本沒把皇位當回事,依然是一心撲在了自己的愛好上,至於朝政事務,既然自己的母后想管,那是最好不過了,省得耽誤自己研究書法。

所以,李旦由此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傀儡。

但這次改立皇帝,武則天採取了新措施,也正是因為這些嚴厲的措施,引發了一系列劇變。

首先,她限制了皇帝李旦的人身自由,將其軟禁於皇宮,禁止其參與任何朝政事務,而且將李旦安置在別殿,這就很嚴重了。

李旦再怎麼說,也是李唐名義上的天子,堂堂的皇帝連坐在龍椅上當個吉祥物的資格都沒有,而且還不能居住在正殿,現在直接給攆到別殿軟禁了,這是非常過分的。

此外,武則天還下令改元光宅,東都洛陽改名神都,旗幟顏色、官服顏色、官職名稱也全部更改。

與此同時,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請求為武氏立七廟,並追封先祖為王。

這非常大膽,要知道,在古代,所謂的七廟,是皇帝的特權,屬於天子宗廟的標準配置。

這一連串的事件發生,明眼人都知道武則天想幹什麼了,這分明就是篡位的徵兆。

由此,朝野上下包括武則天的親信在內,有很多大臣對此十分不滿。

在朝廷中央,以宰相裴炎為首,率先出面勸阻武則天,讓她不要立什麼武氏七廟,還列舉了漢朝呂后的例子提醒武則天,最後成功迫使武則天收回成命。

裴炎雖說是武則天的親信,但這些所謂的親信大臣中,很多人是有底線的,他們可以接受武則天掌管朝政,畢竟當年李治還在世的時候,武則天就參與朝政了。

但他們絕對不能接受武則天篡奪李唐江山,軟禁皇帝。

因此,武則天第一次嘗試朝著稱帝的路上邁出第一步,就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

在地方上,李唐開國名將李世勣的孫子李敬業在揚州起兵,以扶持廬陵王李顯,匡扶大唐為號召,聚眾十萬,宣布討伐武則天。

消息傳來,武則天當即任命李唐宗室大將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發兵30萬鎮壓。

那麼問題來了,武則天只是個太后,並不直接掌握兵權,她為什麼能調動30萬大軍?

原因很簡單,武則天早在李治時代就深度參與朝政,李治臨終遺詔又將軍國大事交給她決斷,自從李顯登基以來,武則天已經臨朝稱制,成為李唐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

她的權力和皇帝沒有區別,而且是合法的,加上她幾十年的經營,政治威望也極高。

所以她作為一個合法的最高統治者,可以隨時調動李唐的一切武裝力量。

不久之後,李敬業起兵之後,丟掉了匡扶大唐的理想,試圖割據一方,最終戰敗自殺。

而朝廷中央的那些反對武則天的大臣,武則天也開始挨個收拾。

從以裴炎為首的大臣跟武則天唱反調,到地方上的李敬業起兵謀反,讓武則天意識到,稱帝的阻礙很大,要想真正登上帝位,就必須清洗調那些反對自己的人。

為了幹掉這些反對者,武則天任用了一批新貴。

這些人在歷史上有個單獨的稱呼,叫做「酷吏」。

武則天為了除掉反對自己的人,先後重用了殘忍嗜殺的酷吏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人,接著就對朝廷大臣展開了大清洗。

為什麼要用酷吏呢?

因為要除掉這些反對自己的文武大臣,就不能用常規手段,需要這些酷吏們羅織罪名,以栽贓、誣陷、以酷刑屈打成招等手段,給他們扣上謀反的罪名,再將其殺掉,這樣是最快的方式。

由此,在武家人以及酷吏們的賣力工作下,裴炎、名將李孝逸、大將程務挺、王方翼等等,眾多的文臣、武將被他們栽贓陷害,最終被殺害,由此被牽連進來的何止數千人。

剷除這些反對勢力後,武則天稱帝的障礙基本上被清除大半,於是走出來實質性的稱帝步伐。

她開始授意自己在朝廷以及地方上的心腹,為自己稱帝製造輿論。

這個所謂的輿論,就是通過發現各種「祥瑞、天書」之類的迷信活動,好對外展示,是上天降下天書,昭示李唐氣數已盡,自己稱帝是天命所歸。

就在武則天為稱帝而大肆製造輿論時,唐高祖李淵的子孫們再也坐不住了,如果任由武則天繼續搞下去,李唐江山必定被顛覆。

為了挽救李唐,琅邪王李沖、越王李貞、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等人謀划起兵討伐武則天。

但這些李唐皇室親王們實在是太菜了,前腳剛起兵,後腳就被徹底鎮壓,他們根本沒有能力跟武則天抗衡。

到了690年,武則天以酷吏作為打手,幹掉了絕大多數反對自己的大臣,搞死了眾多李唐皇族親王,輿論造勢也搞得差不多了,稱帝的時機已然成熟。

這一年的九月九日,武則天正式宣布稱帝,改元天授,國號為周。

李唐江山由此改姓。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武則天稱帝了,但她在位期間,忠於李唐的文臣武將並未被徹底消滅,李唐這面旗幟已然擁有號召力。

這些文臣武將接受了武則天稱帝的事實,但極力阻止武則天傳位給武家的人。

15年後,以張柬之為首的五大臣聯合禁軍統領以及李唐宗室,發動神龍政變,將武則天趕下崗,擁立太子李顯登基,是為唐中宗,李唐由此光復。

以上,就是武則天稱帝的大致過程。

總的來說,武則天之所以能稱帝,首先就是她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就已經與李治共同執掌朝政,苦心經營了整整23年。

李治死後,又在遺詔中給了武則天決斷軍國大事的權力,此舉實際上為武則天后續成為事實上的統治者鋪平了道路。

此後,武則天利用李治的遺詔授予她的合法權力,宣布臨朝稱制。

為了稱帝,她花了整整七年時間,任用酷吏充當打手,羅織罪名,以栽贓、誣陷、屈打成招等各種殘酷手段,對朝野上下展開了大清洗。

在清洗了稱帝路上的所有障礙以後,武則天才順利登上帝位,成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34K次觀看
管輝若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