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
就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趙光義羽翼已豐,他的聲望和實力,已經足以挑戰哥哥趙匡胤,已經足以問鼎他覬覦已久的帝位了。趙匡胤對此,毫不知情嗎?他看不出二弟趙光義的勃勃野心嗎?
絕對不是,但趙匡胤的打算是,趙光義和趙普兩個威脅,不論從親疏還是內外,他都應該先解決趙普,這兩個覬覦皇權的人都不能留。但凡事有個先後,他先借趙光義的手把趙普給拉下馬來。
這樣,既可以在解決趙普的時候,不影響政局穩定;又可以藉機會讓趙光義的嘴臉暴露出來,下一步對趙光義動手的時候,就沒有人敢跳出來,說他趙匡胤不講兄弟情義了。
趙普很快就給拉下馬了,解決趙光義,卻急不得,趙匡胤打算先把兒子趙德昭推上前台,緊接著遷都,借遷都的機會,把趙光義在開封盤根錯節的勢力一舉消除,全部替換掉。
如果這樣操作,既不會影響政局穩定,又能不動聲色地徹底解決問題。但趙光義更狠,他看出哥哥趙匡胤的打算,所以,他用軟刀子逼迫哥哥趙匡胤就範,如果所有人都反對遷都,他就贏了。
如果趙匡胤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堅決按自己的計劃去做,那就不是趙匡胤,那就是劉邦了。所以,求穩是趙匡胤最大的軟肋,他明知自己被二弟趙光義挾持了,卻又無可奈何。
離開洛陽前,趙匡胤獨自哭倒在父母墳前,向死去的父親哭著告別,終生不得再朝拜於此矣!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晚,趙匡胤毫無預兆地崩於萬歲殿。關於趙匡胤之死的蛛絲馬跡,全被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