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壽命會遠大於後世的大一統王朝?

2025-07-19     花峰婉     反饋
3/3
比如,秦對百越的控制,秦末趙佗的百越邊軍就完全脫離秦中央政府的控制。

直到後世王朝驛站系統的完善,中央集權才真正實現跨區域控制。

從「宗法禮制」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春秋戰國雖屬亂世,但仍在周天子的名義統治框架下運作。

周天子的存在,讓諸侯們火併時總得扯塊遮羞布。

諸侯打架也得講基本法,貴族們講究"不重傷、不擒二毛",不是他們心慈手軟,而是怕壞了規矩反遭群毆。

諸侯國初期普遍較小,周初分封約200餘國。

兼并戰爭,需要經歷「大國吞小國,局部統一,七雄並立,歸於一統」的漫長過程。

周禮文化和宗法制度的存在,使諸侯在擴張時,仍保留一定道德約束。

比如,戰國時期「三家分晉」,仍以晉侯名義進行。

而秦漢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意識形態已完全轉向「天下一家」,割據勢力缺乏合法性與緩衝空間,更易被迅速剿滅。

天命傳承體系,讓王朝更迭的合法性也得到很好的解釋。

周朝八百年與秦漢以後三百年的壽命差異,本質是兩種文明形態的碰撞。

分封制下的諸侯國如同生態群落,在競爭與共生中形成動態平衡;而大一統王朝則像精密機器,任何一個零件故障都可能引發系統崩潰。

歷史問題都存在多面性,從中我們既要看到「過度集權」帶來的治理僵化,也要看到多元競爭對制度創新的激勵……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34K次觀看
管輝若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12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