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我借給女同事80萬,她沒了消息,退休後收到銀行簡訊我懵了
「張會計,你真的要借給她80萬?」辦公室里同事們竊竊私語的聲音還在耳邊迴響。
那是2006年的夏天,張建國做了一個改變他後半生的決定。
十七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梨花帶雨求他幫忙的女同事林雪梅,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80萬,對於一個普通工薪家庭來說不是小數目。
張建國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這筆錢了,直到那個平靜的下午,手機突然響起......
01
張建國坐在客廳的沙發上,手裡捧著一杯熱茶,望著窗外已經發黃的梧桐葉。
2023年的秋天來得特別早,就像他的退休生活一樣,比預想中提前了一些。
65歲,在這個年紀退休算是正常,可張建國總覺得心裡還有些不踏實。
不是因為告別了工作崗位,而是因為那件十七年前的事,至今還像一根刺一樣扎在心裡。
他放下茶杯,起身走到書房,從抽屜里翻出一個舊文件夾。
文件夾里夾著一張已經發黃的紙條,上面用鋼筆寫著幾行字:
「今借張建國同志人民幣捌拾萬元整,用於家父醫療費用。借款人:林雪梅。2006年7月15日。」
字跡還是那麼清秀,就像十七年前那個總是扎著馬尾辮的女孩一樣。
張建國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林雪梅的情景。
那是2005年的春天,他在市裡的紡織機械廠財務科工作,已經乾了二十多年。
那天早上,科長帶著一個年輕女孩走進辦公室。
「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新來的林雪梅,剛從財經學院畢業,以後負責應收帳款這塊。」科長指著那個女孩說道。
林雪梅看起來也就二十八九歲的樣子,個子不高,瘦瘦的,戴著一副細框眼鏡。
她朝大家點點頭,聲音有些緊張:「大家好,我是林雪梅,請多多關照。」
張建國當時正在核對帳目,抬頭看了她一眼,點頭算是打過招呼。
他這個人話不多,除了工作上的交流,很少和同事們閒聊。
不過這個林雪梅倒是挺認真的。
她來了之後,應收帳款這塊管理得井井有條,從來不出錯。
有時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她會主動請教張建國。
「張師傅,這個憑證應該怎麼做?」林雪梅總是客客氣氣地叫他師傅,雖然張建國覺得自己也沒比她大多少。
「這樣,你看,借方記應收帳款,貸方記主營業務收入。」張建國耐心地解釋著。
時間長了,兩人的工作配合得挺默契。
林雪梅做事細心,從不拖沓,這讓張建國很滿意。
在他看來,財務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認真負責,而林雪梅恰恰具備這個品質。
除了工作,張建國對林雪梅的個人情況了解得不多。
只知道她是外地人,在市裡租房子住,每個月都會往家裡寄錢。
有時候看她吃飯就買個包子配鹹菜,張建國的妻子王秀英還專門讓他帶過幾次家裡做的菜。
「這姑娘怪可憐的,一個人在外地不容易。」王秀英總是這樣說。
張建國也覺得林雪梅是個不錯的女孩,工作認真,為人樸實,從不跟同事們起衝突。
雖然有些男同事私下議論她長得不錯,但張建國從來不參與這些話題。
在他看來,同事就是同事,保持工作關係就夠了。
直到2006年那個夏天,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02
2006年7月的一個下午,張建國正在辦公室里整理當月的財務報表。
外面很熱,空調嗡嗡地響著,辦公室里只有他一個人。
「張師傅,您在嗎?」門口傳來林雪梅的聲音。
張建國抬起頭,看到林雪梅站在門口,臉色有些蒼白,眼睛也紅紅的,好像剛哭過。
「雪梅,怎麼了?」張建國放下手裡的工作,有些擔心地問道。
林雪梅走進辦公室,在張建國對面的椅子上坐下,低著頭好半天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