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這歌詞里歌頌的「包青天」,就是北宋歷史名臣包拯。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根據包拯自己的回憶,包家並不是什麼顯赫門楣,年少時生活也不優渥,卻有著良好的家風但,也能讓自己能夠博覽群書。
包拯年紀稍大時跟著父親到處遊學,使得他很好領悟自己在書本上學到了知識,懂得了約束自己,做好人,行好事的道理,讓他從小就養成了正直的性格。
天聖五年(1027年),28歲的包拯進士及第,開始走上仕途。在當官過程中,他一直記得年少時的志向,始終做到心懷天下,一心為民。
從他初入官場到辭世,一生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敢於替百姓做主申不平,嚴查貪官污吏,肅正綱紀。
如此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的他,以「包青天」及「包公」之名留名青史,民間更是將他奉為神明崇拜。
以包拯故事經歷演繹出來的戲曲、故事、傳說不計其數,可見百姓對包拯的愛戴。
包拯的心思基本放在忠於朝廷,孝敬父母上,故而沒有太多的時間經歷考慮其他,就連自己的小家庭也是潦潦草草。
在那個男人擁有三妻四妾的年代,包拯的婚姻就比較簡單了,一生娶過兩任夫人一個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