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在看電視劇時,經常見到飛機從地面出發,升入高空飛行,卻不常見飛機在離地面不到一百米處的低空飛行,這到底是為何?其實,飛行員在低空駕駛飛機時,容易受到地面上高山以及各棟建築物的限制,需要時刻警惕、注意地面上的狀況。
稍不注意,飛行員可能會面臨輕則全身受傷,重則機毀人亡的局面。除這方面外,低空的氣流不如高空的平緩、穩定。低空因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上下氣流流動快,致使氣流不穩定。飛行員在低空飛行時,如果遇上氣流交換,所面臨的危險將會是高空的千萬倍。
不過,飛行員在遇到緊急任務需要低空飛行時,會毫不猶豫地將這些拋之腦後,以便完成任務。就好比1968年蘇聯圖-16轟炸機在挪威海域墜機事件的起因,便是飛行員在因執行任務,在海平面上選擇超低空飛行而導致的結果。
美蘇局勢的變化
先來說該事件發生時的國際局勢。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國在恢復自己家園、經濟的同時,不謀而合地進入冷戰狀態。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在彼此的強大軍事壓力下,維持著薄如蟬翼的和平。
東西方陣營為了試探對方的實力,其辦法無所不用其極,空中侵入、地面潛進、海上滲透,可謂是在方方面面刺探敵情。而在這其中的,很多次的刺探方與被刺探的另一方之間,幾乎就要爆發熱戰。
美國與蘇聯最為明顯,他倆在二戰結束後,由最初的攜手合作,互利共贏轉變為「爭權奪霸」的競爭關係。兩國之間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小動作接二連三地發生,在各大領域方面進行競爭。儘管美國與蘇聯針對彼此的動作頻繁發生,可看似雷電大雨聲小,不敢越過雷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