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國外的搖滾長河,還是華語流行樂壇,每次「搖滾樂」的革新都伴隨著不一樣的聲音,比如羅大佑的《之乎者也》、崔健的《一無所有》……
而今天,也就是11月8號,有個人是滾君必須要提的。他在華語樂壇的地位,並不比崔健、羅大佑低,但他的作品早已淹沒在時代更替的旋渦中。
他就是薛岳,被稱為「台灣搖滾之父」。不幸的是, 36歲的薛岳在正值風華正茂的年紀因肝癌去世,11月8號正是他的忌日。
薛岳是誰?可能很多人,甚至是很多資深搖滾樂迷都不見得熟悉他。
滾君第一次知道這個人的時候,是在信樂團2005年火星演唱會上,他們演唱了這首《如果還有明天》。
這首歌曲就是送給薛岳的作品,演出中間,現場出現了薛岳的畫面,以及他的聲音。信樂團用這種「隔空對唱」的方式向這位英年早逝的前輩致敬。
要說薛岳改變了什麼、為什麼會被稱為「台灣搖滾之父」的話,就如開篇滾君說的那樣,他的作品給80年代獻上了格格不入的聲音。儘管現在很多人聽完會嗤之以鼻:「不就是流行歌麼,頂多只能算流行搖滾。」
薛岳出生於1954年的台灣,父母親都是很守舊的人,而且非常的傳統。他們發現上小學的薛岳用左手寫字時,會嚴厲批評甚至不惜毒打,也要讓他用右手寫字。可實際上,薛岳只是左撇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