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分封了五虎上將,但實際掌握兵權的人只有三個,他們都是誰?

2025-10-24     花峰婉     反饋
3/3
緊接著,張飛也失去了舞台。建安二十四年,他鎮守巴西,依舊握有西川實權。但劉備為報關羽之仇,急於出兵東吳。張飛召兵嚴厲,逼迫部下準備倉促,最終反被將士范強、張達刺殺於宛城。張飛未能率兵東征,他的巴西軍也陷入混亂。第二個實權支柱崩塌。

魏延成了最後的依靠。他鎮守漢中多年,是蜀漢北方的屏障。關羽死後,張飛遇害,魏延一度成了蜀漢唯一的大將。他繼續握有漢中兵權,支持劉備伐吳,又在諸葛亮北伐時擔當重任。但他也因此成為矛盾的焦點。諸葛亮對他多有猜忌,蜀中內部對其議論不休。兵權集中到一人身上,本是穩定之舉,卻又種下隱患。

相比之下,馬超與黃忠早已退出軍權核心。馬超在歸附劉備後,被安置在成都,頭銜華麗,卻再無兵權。史書說他「久不預事」,說明他已徹底邊緣化。黃忠雖因定軍山大捷聲名大振,但不久便病卒,蜀漢失去了一員猛將。兩人留下的只有名號,沒有後續影響。

趙雲的境遇更耐人尋味。他雖忠勇不二,戰功斐然,卻始終未能掌握重兵。劉備用他更多在護衛、整軍、輔佐層面,而不是交付大軍。即便在關張相繼隕落之後,趙雲的職務仍偏向輔政和護衛,而非主帥。名聲與實權之間,趙雲始終保持著距離。

從荊州的淪陷到巴西的動盪,再到漢中孤撐,五虎上將的實權格局完全撕裂。名號依舊響亮,史書依舊記載他們的職位,但軍政結構的現實卻擺在眼前:兵權真正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這少數人一旦覆滅,蜀漢的防線便隨之動搖。

劉備的初衷是以封賞平衡功臣,讓五虎共享榮光。可歷史的運行證明,榮光無法取代實權。關羽、張飛、魏延構成的三角支撐,撐起了蜀漢前期的軍事格局。但當關羽兵敗、張飛遇害,只剩魏延獨自支撐,蜀漢已註定走上孤立無援的道路。

名號與實權的落差,不止是人物命運的對比,更是蜀漢軍政制度的真實寫照。五虎並列的盛景,只存在於冊封與記載中;而真正的實權,卻早已隨著戰局的血火,濃縮在三位大將的手中。
呂純弘 • 104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