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發軟、步子變小,是正常衰老還是骨質疏鬆?
許多人對骨質疏鬆的印象還停留在「老年人摔一跤就骨折」。
但實際上,在沒有摔跤之前,它早就影響了我們的肌肉、關節、神經反應,尤其在「走路」時表現得最明顯。
數據顯示,中國50歲以上人群中,每3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或骨量減少,女性發病率更高、發病更早。
醫生解釋,骨質疏鬆不光是骨頭變「疏」,也影響到周圍的軟組織與運動協調性。
這些微小的變化,最早會體現在走路這件事上:
骨質減少,影響肌肉附著點,導致腿軟、力量下降
骨密度低,骨小梁結構受損,行走時容易出現鈍痛或隱痛
腰椎受壓變形,導致身體重心改變,步態失衡
也就是說,你以為是「腿沒力氣」,其實是「骨頭不夠硬」。
如果這些信號被忽視,可能發展為脊椎變形、駝背、甚至微創性骨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