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和張居正出去遊玩,一個算命的對高拱說:你日後必被此人所害

2025-09-11     花峰婉     反饋
3/3
裂痕初現:性格和派系的衝突

高拱和張居正雖然一開始合作愉快,但倆人的性格差別太大,遲早得出事。高拱這人吧,直脾氣,急性子,辦事乾脆,但也有點獨斷專行,不太會妥協。

他看誰不順眼就直接懟,特別不待見那些溜須拍馬的傢伙。張居正呢,恰恰相反,他沉穩、內斂,心思縝密,特別會玩權術,能屈能伸。這種性格上的差異,時間一長就成了隱患。

除了性格,他們背後的人脈關係也不一樣。高拱跟前首輔徐階不對付。徐階是嘉靖朝後期的大佬,後來被高拱擠下台,倆人結了梁子。

張居正卻是徐階的門生,當年徐階提拔過他,這層關係讓高拱對張居正有點戒心。隆慶年間,這矛盾還沒爆發,但已經埋下了種子。

還有一件事加劇了他們的分歧,就是對宦官的態度。高拱特別討厭宦官干政,覺得這些傢伙只會壞事。他在朝里經常跟宦官對著干,尤其是對後來的馮保,壓根看不上。

張居正呢,雖然也不喜歡宦官,但他是實用主義者,覺得能用就用,不至於跟他們撕破臉。這點上,倆人的策略完全不同。

矛盾爆發:萬曆初年的權力鬥爭

真正的轉折點是1572年,隆慶帝死了,萬曆帝朱翊鈞登基。這時候萬曆才9歲,小孩兒一個,啥也不懂,朝政就得靠顧命大臣和太后撐著。

高拱作為首輔,權力達到了頂峰,但也正是因為他太強勢,樹敵太多,麻煩就來了。

萬曆登基後,太后李氏和宦官馮保成了實權人物。馮保是萬曆的伴讀,從小跟皇帝關係好,又得了太后的信任,地位蹭蹭漲。

高拱呢,壓根不給馮保面子,覺得這傢伙就是個內侍,蹦躂啥啊。他在朝堂上公開跟馮保對著干,甚至還想削減宦官的權力。這下馮保急了,覺得高拱不除掉,自己日子不好過。

張居正這時候站到了馮保那邊。他為啥這麼干呢?一來,他跟馮保私交不錯,知道這傢伙在太后和皇帝面前有分量,能拉攏過來用。

二來,他也看出高拱的強勢作風已經不得人心,朝里反對他的人越來越多。張居正心思深,掂量了一下,覺得跟馮保聯手,把高拱弄走,自己就能上位。

於是,1572年6月,馮保和張居正開始行動了。馮保先在太后和萬曆面前告了高拱一狀,說他有「不臣之心」,這罪名可不小,意思是高拱想篡位。

這話雖然誇張,但太后信了。接著,張居正也裝模作樣地不吭聲,默認了馮保的說法。沒幾天,一道聖旨下來,高拱被罷官,勒令回老家河南新鄭。

高拱走的時候挺慘的。據史書上說,他接到聖旨後,嚇得滿頭大汗,趴在地上起不來。張居正去扶他,他還問了一句:「張公你咋不幫我說句話?」

張居正就回了句:「皇上決定了,咱也沒辦法。」這話聽著挺冷血,但也符合張居正的性格——他不感情用事,只看利益。

高拱的下場和張居正的巔峰

高拱被罷官後,回了老家,1578年去世,活了65歲。他走得挺憋屈,政治生涯巔峰期被人聯手搞下台,心裡肯定不服。但他也沒啥辦法,當時朝堂上馮保和張居正的勢力太大,他鬥不過。

張居正呢,搞走高拱後,順利當上了首輔,從1572年到1582年去世,這十年是他政治生涯的高光時刻。

他推了著名的「一條鞭法」,改革稅制,整頓吏治,把明朝的國力拉回了一波巔峰。不過,他跟馮保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倆人沆瀣一氣,弄得朝里烏煙瘴氣。

張居正死後,馮保失勢,萬曆帝清算他的時候,順手把張居正的墳都給刨了,可見這人後期乾的事兒有多招人恨。
呂純弘 • 163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