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一直都奉行「百善孝為先」的思鄉,無論是做人還是為官,孝行都是考量個人道德的重要準則。
在中國歷史上,湧現了許多著名的孝子,在詩人群體中侍母至孝的也不在少數。
46歲才得中進士的孟郊,終於得了個小小的縣尉官職,有能力奉養老母,激動之下揮毫寫下了流傳千年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兒子和孫子都曾為宰相的大唐詩人崔沔,經常陪伴雙目失明的母親出遊,分享途中趣事逗她開心,甚至在母親去世後終生吃素。
王維9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他和弟妹撫養長大,而王維有能力後,便營建了著名的「輞川別墅",以便將母親接到長安安度晚年。
不過,唯一因為孝行被列入「二十四孝」的,只有北宋詩人黃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