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僕們偷偷擦淚,佃戶們遠遠守在巷口,不敢靠近,只能低頭祈禱。
世人只道富貴之家如何風光,卻不知功勳卓著者,落到最後,竟也可能無處安身。
吳家上下無人真心為她送終。
只有唯一的溫情,時鎮上的百姓們自發聚集在她草草下葬的小丘旁。
村口的佃戶們三五成群地趕來,他們自製香案,插上蠟燭,哽咽著訴說周太太的好處,那些她曾救濟過的窮苦人家,此刻成了她最忠誠的守墓人。
後來的歲月里,吳家日漸衰落。
可鎮頭村口的小廟,卻因周瑩之名香火不斷,每到祭祀之日,鄉里鄉親都自髮帶著供品前來祭拜。
歷史的局限、命運的無常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她以一己柔弱之身,撐起家族的門楣,卻沒能得到應有的歸宿。
所有的輝煌、善良、辛勞,終究敵不過封建禮法的冰冷和世情的多變。
若她知道這一切,她還會撐起冷心無情的吳家嗎?或許會的,因為她要強大起來照拂的人,比吳家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