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名字太高雅被同學排擠,校長讓她改個俗氣的,結果紅遍上海灘
1927年的上海灘,霓虹閃爍,歌舞昇平,繁華掩蓋不住每一個逐夢者的渴望。
而在一所女子藝校里,一個名叫「王庶熙」的少女,卻因為這個「書香」氣息濃厚的名字有了不少煩惱。
她或許也沒有想到,校長不過為她改了個「俗氣」的名字,竟成為了她命運的轉折點,讓她在後來紅遍上海灘。
她的新名字是什麼?一個名字真的有那麼大的魅力嗎?
書香門第
1914年,長沙城的王家的宅院裡一片溫暖祥和,因為王庶熙出生了。
孩子的誕生總是讓人歡喜,她的父親是湖南師範學院的數學教師,母親也賢淑溫和。
在那個講究修身齊家的年代,這樣的家庭就是典型的「書香門第」。
父親給她取名「庶熙」,意在「庶幾熙和」,期望她如晨曦初升般溫潤又聰慧,這名字在那個時代著實是有學識有品味。
家庭氛圍濃厚,小小的王庶熙不但聰慧早熟,更養成了細膩敏感的性格。
她識字早,記憶力好,經常能把父親講過的文言故事複述得一字不差,逗得家中長輩連連稱奇。
那時的她,從未想到人生會在某一刻急轉直下。
母親是在一個清晨倒在灶房的,醫生到來時,只能無奈搖頭,腦溢血在當年幾乎是無法逆轉的死神通牒。
年紀還小的王庶熙,第一次嘗到了「永別」的含義。
父親強忍悲傷,將全部精力傾注在教書與照顧子女上,但厄運沒有停歇。
幾年後,父親在一次野外教學中不慎被黃蜂蟄傷了手指,傷口感染迅速惡化。
在那時的醫療條件下,簡單的毒腫竟成了奪命刀。
孤兒之命,卻未必孤苦。
她的哥哥姐姐們比常人更早學會了責任與擔當,他們將她帶到上海,安排她進入由黎錦暉創辦的上海美美女校,希望她能學得一技之長,將來自立自強。
那年,她才十幾歲,第一次離開熟悉的長沙,踏進這個霓虹與浮華交織的大都市。
起初,她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對藝術的熱愛,每日苦練舞步、琢磨唱腔。
可她很快發現,自己始終無法真正融入那個「群體」。
起初是些輕聲的竊笑,後來是刻意的疏離。
同學們總以奇怪的眼神看她,嘀咕著「王庶熙」這名字太繞口、太「文縐縐」,仿佛她不是來學習舞台藝術的同窗,而是誤入人間的書齋小姐。
那本該代表父親心意的名字,竟變成了別人眼中的「格格不入」,成了讓她寸步難行的社交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