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劉解憂遠嫁烏孫,書上寫得風光,可她本人寫信都快哭出來了。這種婚姻,目的是穩邊疆、換和平,不是成家立業。皇帝簽合同,公主去送人情,百姓誰願意照這個辦?
資料說得很清楚,匈奴與漢通婚的政治範例雖然不少,但在普通百姓中幾乎沒有仿效跡象。連小吏都不願娶,更別提書生商賈了。
中原人娶媳婦,講究「門當戶對」「三媒六聘」「祭祖拜堂」,匈奴人哪有這套?一杯馬奶酒,草地一躺,帳篷一掀,就算定親了。文化鴻溝太深,就像用毛筆寫草原史詩,壓根不通篇章。
再說了,漢代社會風氣越來越保守,尤其東漢以後,講究禮教、族譜、門第、血統。娶個異族女子,家族臉面往哪擱?將來孩子考個「秀才」都難。孩子都難,媳婦還要什麼?
所以說,聯姻那是政治家的特權,老百姓的婚姻,得講究實打實的日子過得順不順。誰想每天睜眼面對一位「能騎射的家庭主婦」?情調全沒了,安全感也不在了。
到頭來,這筆帳一合,漂亮抵不過傳統,能幹抵不過規矩。「不娶匈奴女」,不是輕蔑,而是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