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儒家之門,吳起並未沉淪於失意之中,他迅速轉變了自己的志向,投身於兵法的研習。
在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軍事天賦無疑是通往權力頂峰的捷徑,吳起敏銳地洞察到了這一關鍵。憑藉其過人的智慧和不懈的勤學,他在兵法上的造詣突飛猛進,不久便顯露頭角。
公元前412年,齊國揮師進攻魯國,齊國兵強馬壯,雄踞一方,而魯國則顯得勢單力薄,面對齊國的侵略,舉國上下無不籠罩在恐懼之中。
在這緊急關頭,魯穆公迫切需要一位能夠領軍作戰的將才來抵禦齊國的侵襲。此時有人向魯穆公舉薦了吳起,贊他兵法嫻熟,智勇雙全,是擔此重任的不二之選。
魯穆公對吳起的才幹早有耳聞,本有意委以重任。然而一個難題讓魯穆公遲疑不決——吳起的妻子乃齊國之女。
在那樣一個諸侯爭霸國家恩怨交織的時代,夫妻之情也可能因國讎家恨而變得複雜。魯穆公憂慮,吳起可能會因私情而在戰場上對齊國手下留情,這對魯國將是極大的不利。
吳起得知魯穆公的疑慮後,內心經歷了劇烈的掙扎。一邊是夢寐以求的領軍機遇,這是他成就功名的關鍵;另一邊則是與他共度良宵的妻子。
儘管情深意重,但在吳起心中,功名的誘惑更為強烈。經過痛苦的抉擇,吳起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殺妻以證忠誠。
他回到家中,面對愛妻,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但最終他的眼神堅定下來,親手結束了妻子的生命。
隨後他攜妻之首級晉見魯穆公,以此表明自己對魯國的忠心和對齊國的決裂。
魯穆公對吳起的決絕之舉感到震驚,同時也看到了他的決心。最終魯穆公任命吳起為將,率軍迎戰齊國。
在他的指揮下,魯國軍隊如同猛虎下山,向齊國軍隊發起了猛烈的攻勢。吳起充分發揮其軍事天賦,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一舉擊敗了齊軍,贏得了輝煌的勝利。
這場勝利使吳起名聲大噪,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然而他殺妻求將的行為也引發了廣泛的爭議,遭到了世人的非議和指責。
在傳統的倫理觀念中,吳起為求功名而殺害髮妻,這種行為嚴重違背了人倫道德,令人難以容忍。
魯國朝堂之上,亦有不少大臣對吳起的品行提出質疑,認為他手段殘忍,不宜重用。
儘管魯穆公對吳起的軍事才能頗為賞識,但在輿論的壓力下,他開始動搖了。
最終魯穆公撤銷了吳起的職務,將他驅逐出境,吳起的首次仕途之旅以悲劇收場,他帶著滿腔的遺憾與無奈,離開了魯國。
三、魏國崛起,震撼四方
告別魯國之後,吳起聞聽魏文侯英明神武且渴求賢才,便投奔了魏國,期望在此地一展自己的雄心壯志。
魏文侯對吳起的到來高度重視,他向重臣李悝詢問吳起的才幹。李悝雖知吳起在道德層面頗受爭議,但仍客觀評價:
吳起雖貪名好色,然其在軍事上的才能,即便是齊國名將司馬穰苴也難以匹敵。
魏文侯聽罷,決意重用吳起,任命他為將軍,統領魏軍抵禦秦國的侵犯。
吳起深知重任在肩,立志在魏國一展宏圖,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魏文侯的支持下,吳起著手改革魏國軍隊,創建了精銳之師——魏武卒。
魏武卒的選拔條件極為苛刻,士兵不僅要身強體壯,還需具備卓越的軍事素質和堅韌不拔的意志。
入選的魏武卒需身著三層鎧甲,手持長戟,腰掛鐵劍,背負強弩和五十支箭矢,同時攜帶三日軍糧,且能在半天內疾行百里。這樣的選拔標準,使得魏武卒成為一支所向披靡的精銳部隊,其戰鬥力遠超一般士兵。
吳起還注重對魏武卒進行嚴格訓練,親自製定訓練計劃,傳授戰鬥技巧和戰術策略。他強調團隊協作和紀律性,要求士兵絕對服從命令。
在吳起的領導下,魏武卒迅速成長為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強軍。他們屢次與秦軍交鋒,戰無不勝,為魏國的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前409年,吳起率魏武卒攻秦,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先破秦軍防線,再乘勝追擊,一舉占領秦國河西之地。
此戰使魏國勢力大增,吳起威名遠播,隨後吳起多次率軍擊敗秦國,將秦壓縮至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使秦長時間不敢東進。
除了對抗秦國,吳起還協助魏國在其他戰場取得顯赫戰功。公元前405年,趁齊國內亂,三晉聯軍攻齊。
吳起率魏武卒與韓趙聯軍協同作戰,於龍澤大敗齊軍,斬殺齊軍三萬餘人,繳獲戰車兩千輛。
次年,吳起又率魏軍攻入齊國長城,令齊國內人心惶惶。這一系列勝利,極大提升了魏國在諸侯中的地位,吳起也成為魏國的軍事棟樑。
在魏國的二十餘年間,吳起率魏軍與各諸侯國交戰七十六次,取得全勝六十四場,其餘戰局未分勝負。
四、遭忌流離,楚地變法求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