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於762年,他的朋友圈卻傳到了2025年

2025-07-22     花峰婉     反饋
6/8
▲此畫描繪日本遣唐使橫渡東海的艱險。圖源:網絡

天寶十二載(753),晁衡入唐已經過了37個年頭,年近花甲,他想家了,在唐玄宗的默許下,晁衡將以護送使身份隨最近一次遣唐使團起程回國。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航行過程中,晁衡乘坐的船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遇上風暴,不幸觸礁,一時音訊全無。

當遣唐使船遭遇海難的消息傳回大唐時,晁衡已遇難溺亡的傳言鬧得滿城風雨。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晁衡的好友李白就聽信了謠言,為之心痛不已,寫了一首《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李白悼念晁衡,除了悲傷,或許還有遺憾,他連晁衡的「最後一面」都沒見著。在晁衡出海之前,長安的友人們為他準備了盛大的送別儀式,王維、包佶、趙驊等文臣都以詩送行。包佶、趙驊是晁衡的同事,與他一起在秘書省工作。秘書省管理國家藏書,相當於國家圖書館,晁衡是這個部門的領導。只有李白早已下崗,離開京城,未能前來相送。

幸運的是,晁衡保住了性命,他的船迷失方向後,一路漂泊到了安南(今越南)。隨著遣唐使船傾覆,晁衡沒能如願回家鄉過退休生活,後來輾轉回到大唐,繼續用他在唐朝所學的知識為朝廷服務,直至72歲時病逝於長安。

李白入朝的處境,像進入了一座圍城:在野時,總想著干一番事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朝時,卻總有抨擊權貴、同情民眾的心理。

傳統觀點認為,李白被迫離開長安,是因為他桀驁不馴,作詩諷刺楊貴妃、敢叫高力士脫靴,得罪了當朝權貴,惹唐玄宗不滿,才被趕出翰林院。事實上,李白的詩表明,他早已看透朝中的腐敗。他的《古風(其二十四)》,辛辣地揭露小人得勢的現實,「中貴多黃金,連雲開甲宅。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他的《戰城南》,批判天寶年間的窮兵黷武,「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因此,李白回歸隱逸,是必然的命運,他不適合那個昏暗的朝堂,他更應該和民間的小人物站在一起,其樂融融,舉杯放歌。
呂純弘 • 2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1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34K次觀看
管輝若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