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1年,第一批駐藏大臣上任,帶著皇帝的旨意,直接跟西藏的宗教和世俗貴族對接。他們不光管政治,還管軍事,帶著清軍駐紮在拉薩,震懾那些不老實的傢伙。後來雍正、乾隆兩代,把駐藏大臣的權力又擴大了,連稅收、司法這些事兒都插手。到了乾隆時期,西藏的地方官都得聽駐藏大臣的,連達賴、班禪的繼承人選,也得中央說了算。
這套制度讓西藏跟中央的聯繫空前緊密。康熙開了個頭,後面的皇帝順著這條路走,把西藏管得服服帖帖。
康熙在文化上的操作,也挺值得說道。他知道,西藏的老百姓最信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里的格魯派,影響力巨大。康熙就抓住了這點,既尊重宗教,又藉機拉近關係。
比如,他派人護送六世達賴的繼承人進藏,還給達賴、班禪賜封號,擺出一副「我支持你們」的態度。他還資助了不少寺廟的修建,把藏傳佛教的經典帶到內地翻譯。這麼一來,西藏的宗教領袖覺得清朝靠得住,老百姓也覺得中央挺貼心。時間一長,藏族跟漢族的隔閡就慢慢淡了。
這招文化牌打得妙,既沒硬逼著人家改風俗,又讓西藏融進了大清的大家庭。
影響有多大?歷史得好好評一評
康熙把西藏納入版圖,這影響可不是一般的深。首先,疆域上,清朝多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國力看著就更強了。其次,民族團結上,藏族跟漢族、滿族的關係更近了一步,文化交流也多了起來。再往大了說,這事兒還穩住了西部邊疆,準噶爾、西域那些勢力不敢隨便亂來。
當然,也得客觀看看。清朝對西藏的控制不是一帆風順的。康熙打下的基礎是牢,但西藏內部的矛盾沒完全解決,後來還有過叛亂。不過總體來說,他這步棋走得值。西藏從此跟中央綁在了一起,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一部分。
有人說康熙這人霸道,有人說他有遠見。依我看,他是真有魄力,也真有智慧。西藏這地方,地理上難打,文化上難融,他愣是靠著決心和手段拿下了,後人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