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他倆後來封王拜將,當年可是踩著屍山血海爬上去的。
鄱陽湖大戰,徐達的先鋒營死了七成;北伐元朝,常遇春的騎兵隊凍死在草原上的比戰死的還多。那些史書里輕飄飄的「斬首數萬」,背後都是老鄉們的血肉。
最慘的是常遇春,剛打下開封就暴病而亡,才四十歲。
民間傳說他是殺孽太重遭了天譴,光在山東就屠了十八座城。倒是徐達活得長些,可最後也被朱元璋賜了只燒鵝,渾身潰爛而死。這哪是什麼軍事天才?分明是亂世吃人的活標本。
說到底,徐達常遇春的「天才」名號,不過是活下來的運氣。
元末造反的農民軍何止百萬?能活過三年的都算祖宗積德。他們能出頭,七分靠敢拚命,兩分靠跟對人,剩下一分才是天賦。就像山溝里的野竹子,恰巧長在了風口。
如今北京故宮的功臣畫像上,徐達常遇春鎧甲鮮明。
可細看畫角,還留著當年在田埂上沾的泥點子。這些泥腿子將軍的故事告訴我們:亂世里最值錢的本事不是讀兵書,而是豁得出命、讀得懂人心。畢竟在餓瘋了的年代,能帶鄉親們搶到飯吃的,就是活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