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
當時,正因為有吳宓和梁啟超的大力推薦,陳寅恪才沒被埋沒,後來的他和梁啟超,王國維,以及我們前兩天剛聊過的趙元任一起,被稱為清華國學四大導師。
傅斯年更是盛讚陳寅恪:「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到了抗戰時,對誰都不服,甚至踹過蔣介石的狂人劉文典也曾說:「西南聯大只有兩個半教授,陳寅恪是一個,馮友蘭是一個,唐蘭和我算半個。」
陳寅恪在教書時,曾以傳統的「對對子」作為清華大學國文入學考試的題目。致使一些人罵他是「國學之蠹」。但這恰恰是他對當時社會過分迷信西方哲學的輿論的抗爭。
在清華校園裡,不論是學生還是教授,凡是文史方面有疑難問題,都向陳寅恪請教,大家又稱他為「活字典」。
當時選修陳寅恪課業的同學,將二樓走廊占得滿滿的,有時來的人多,課桌缺少,廊上放著的飯桌也被同學當作書桌使用。就連周邊友校的教授都來「蹭」他的課,當時聽他課的人有:朱自清,馮友蘭,季羨林等大佬。所以陳寅恪又被稱為「教授中的教授」。
陳老師的課堂豐富且相當有見識,他上課有四不講:
一、前人講過的,我不講
二、近人講過的,我不講
三、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
四、我自己以前講過的,也不講
對比現在某些照本宣科的老師,拋開這些,恐怕都不知道該講些什麼了吧?
可是,陳教授不一樣,他學貫中西,依然有很多內容可以講,他講課時或引用多種語言,佐證歷史;或引詩舉史,從《連昌宮詞》到《琵琶行》《長恨歌》,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處,又無不準確,伴隨而來的闡發更是精當,令人嘆服!盛名之下,他樸素厚實,謙和而有自信,真誠而不偽飾,人稱學者本色。
陳寅恪長期致力於史學研究工作,研究範圍甚廣,他對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特別是佛教史)、西域各民族史、蒙古史、古代語言學、敦煌學、中國古典文學以及史學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與呂思勉、陳垣、錢穆被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陳寅恪的學術成就是極高的,除了史學方面,他在文學理論、教育事業以及文化保護等領域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對中國現代文化事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為什麼要給妓女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