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返回地球後的外觀
所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比獵戶座飛船返回艙輕了足足3噸的基礎上,內部卻有13立方米的大空間,比獵戶座飛船足足多出了4立方米。國產輕質碳基微燒蝕防熱材料可以說形成了對獵戶座飛船、載人龍飛船、CST-100星際線飛船的跨代領先優勢。
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部的大空間,貨格可拆。
這還只是載人飛船用新一代隔熱材料,我國還有另一款不方便透露的新型金屬基隔熱材料,已經廣泛應用於各型空天飛行器。
除了隔熱材料,還有新一代制導技術的應用。
嫦娥五號T1試驗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嫦娥五號探測器、天問一號探測器、神舟系列載人飛船,這些大名鼎鼎的太空飛行器均應用了由我國獨創的自適應預測校正制導技術。
自適應預測校正制導技術的全稱是「全數字全係數自適應預測校正制導」,它能夠根據太空飛行器的飛行狀態和當前的制導策略,預報飛行終點誤差,並根據誤差與飛行過程中的各自約束條件,自主計算出接下來的制導策略,直至將太空飛行器精確引導至飛行終點。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正中靶心
基於此種技術,三年前,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首次飛行就創造了10.8環的高精度落點成績,最終落點正中靶心,實際上在此項技術的幫助下,更早以前的嫦娥五號T1試驗器,在月地高速再入任務中就已經刷新了人類同類太空飛行器的開傘點精度。此後,此項技術又助力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高精度登陸火星預選著陸區。
自適應預測校正制導技術可以說是萬金油,其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尤其是可以用於空天飛行器的再入飛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短短三年內,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一舉就能夠與昔日的世界最強同台競技的原因。
除了目前已經應用的各項高新技術產品,為了儘快打通空天飛機研發的技術通路,我們已經在前瞻布局,有些甚至已經邁過技術研究的層面,正在快速逼近工程應用的目標。
比如適配騰雲空天飛機的雲龍組合動力發動機已經完成原理樣機的研製,還有前不久央視大規模公開報道的JF-22高超音速風洞,以及爆震脈衝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