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孔夫子對待外族人的核心態度就是以「仁愛之心」待之,那麼我們就會四海皆兄弟,而孔夫子的這種遠超時代的開放和仁愛確實成為了民族與民族之間溝通的橋梁,照亮了我國今後的文化交流的道路。
不仁愛,遲早要被推翻、消滅,羯族人自從在石虎的殘暴統治以來,漢族人在冉閔額帶領下英勇抗爭,連年的戰亂讓羯族一些普通人也開始不滿意石虎的暴政,開始自行其路,言:「若石勒大王在,何以至此?」
最終羯族在石虎的統治下覆滅,要想長久那麼仁愛之心就必須要有,但是面對一個「外來民族」我們真誠以待的情況下也要留有戒心,強化自身的實力,讓敵人知道我們不是好欺負的,若是當年我漢族人擁有強力的兵馬戰戈,又何以至於被殘忍嗜殺的「羯族人」殘暴統治屠戮30年呢?
當年冉閔並沒有無差別的對待「羯族」,而是下達了「殺胡令」,意思是對抗的不是民族,而是殘暴的統治者!